隨著企業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的增強,安全生產對企業越來越重要,很多企業都成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這已經不是政府督導下的“面子工程”,而是出自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要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任何一點麻痹大意,就可能造成最重大的事故,對企業主來說輕則賠情賠款,重則追究刑事責任;對企業來說輕則遭受經濟損失、名譽損失,重則停業整頓抑或關閉。這就是事故的代價,任何一個企業主都不愿面對的無奈現實,所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將安全培訓工作放到最突出的位置,免卻事故后痛心疾首的懊悔。
先來看幾個例子。
案例一:江蘇某廠鹽酸儲槽爆炸。7 月 19 日上午9 時左右,工段長安排 3 名工段維修工去檢查高純鹽酸貯槽頂部的閥門,檢修工在拆螺栓中,因螺栓腐蝕嚴重,拆卸困難,一名維修工借來手持電砂輪機切割銹蝕的螺栓, 9時58分發生爆炸,持砂輪機的維修工被氣浪沖到6.8 米遠,被送到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二:某帶鋼廠員工雙手被軋斷。2007年夏天的一個晚上,上夜班的操作工徐某正在分剪機上面操作,主操工上廁所,操作工一個人看著機器運轉(一臺小機兩個人),突然發現鋼帶上面有一點異物,他主觀意識決定馬上將其清理,立即抬起還戴著手套的手去拿,一下沒拿到,便緊跟著鋼帶追,就這樣悲劇發生了,高速運轉的鋼帶將他的手套帶進去,接著卷進了手指、手板、手臂,出于本能他的另一只手去幫忙,不幸也被卷進了軸承……
案例三:某型材廠一員工被炸成植物人。某型材廠開業不久,一天,擠壓機試模具,將模具上好,鋁棒上好,開足壓力擠壓,可就是不見型材出來。這時,一操作工將頭伸進擠壓機出料口想一探究竟,不幸就這樣開始了,他剛把頭伸近,破碎的模具像子彈一樣飛了出來,打中了他的頭部,經醫院搶救雖保住了生命,卻沒有了意識。
……
生產過程中出現過的安全事例太多太多了,而且都是用鮮血來敘述與評說的,這之后的經驗積累、規章制度的建立,都是經過流血驗證總結的。我們往往會在安全的時候忽略安全生產,稍微的麻痹大意之時,正是安全事故發生之日。警鐘要長鳴呀!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一是安全生產操作知識缺乏。該員工不知道鹽酸罐內會有大量的氧氣、氫氣聚集,砂輪產生的火星會引燃氣體發生爆炸;不知道高速運轉的帶鋼會把手臂也卷進去;不清楚模具因鋁棒加熱溫度不夠或其他原因被堵塞時,沒有及時停機,可能導致模具破裂或磨具套崩裂。二是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在作業區動用明火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或許可;設備運轉時要在逆轉方向處理帶鋼附著物,而且不是用手;上千噸被堵塞后的壓力一旦迸發,那威力無異于炸彈。企業的安全事故大多發生于工具使用、設備操作過程,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是一線員工,一線員工對工具使用、設備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對工具、設備性能的了解程度,產品制作工藝的掌握程度,決定了生產過程的安全性,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則保障了企業效益。員工是這個過程的主導者,其安全生產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事故發生的概率。而員工安全意識的強弱,是由其身處的環境所影響的-----有沒有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有沒有對員工進行有效地安全生產培訓、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新工人出事故的概率是老員工的2倍以上,原因是入廠后雖經過培訓,但沒能更好的掌握安全生產注意事項,或者根本就沒有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
如果通過崗前安全培訓,告訴員工鹽酸罐內有大量的氫氣、氧氣,他們還敢動用明火作業嗎?告訴員工帶鋼順轉方向會將手卷進去,他還會用戴著手套的手去處理嗎?告訴員工破碎的模具會砸傷人的,他還會將頭伸去看嗎?肯定不會了!江陰科瑪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先前也不是很重視員工崗前培訓,通過總結,出現工傷事故的、質量事故的大多是新員工。于是公司決定在09年7月20日開展全員培訓教育,包括安全、質量、操作等 ,聘請行業內專業人士擔綱主講。并要求員工必須通過筆試,方能上崗作業。而且還規定,凡今后招收新員工,必須實行崗前安全、操作培訓,合格者方可錄用。江陰東華鋁材科技有限公司招收新員工,人事部門就要對其進行3天的培訓,內容包括勞動紀律、安全生產,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崗。其中,安全生產是最主要的,對不同崗位的新員工具體講解公司對安全生產的總體要求及崗位操作注意事項,讓員工一進公司大門就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安全生產意識可謂根深蒂固。平時也常講安全,將具體事例拿出來通報分析,總結教訓,安全之弦時常繃緊,該公司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很低。而附近幾家公司,不注重培訓、教育,三天兩頭的出事,出事后也總結了經驗教訓,但沒有將這些經驗教訓拿出來,供大家借鑒。老員工通過教訓知道了怎么做是安全的,新員工呢,他們不知道,必須要用自身或別人的實踐才又總結出經驗教訓。怎樣將這些既得的經驗教訓傳承下去,引起重視,減少流血?只有培訓、教育,必須在崗前進行有效的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才能有效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確保企業效益。
也只有通過崗前培訓,通過對事故過程的分析,才能使員工形成主觀安全意識,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也只有通過崗前培訓,才能增加員工在職期間的安全概率、加強主觀安全意識,才可能做到“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