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優秀的企業家?往往我們眼中只看到企業家的成功,有沒有想過成功的背后經歷了多少酸甜苦辣,多少風風雨雨,之所以得以成功,外在是基礎,而內在是關鍵,內外兼施,雙雙得益才是成功之道.
盡管外界對企業家的幫助是十分必要的,但企業家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更重要。所謂企業家,從其詞源意義來說,是敢于承擔起風險和責任,并開創和領導一項事業的人。企業家身上具有其他群體沒有的兩大特點:一是敢于冒風險;二是敢于承擔責任。特別是當前社會經濟還處在金融危機之下,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當然更加重要,沒有創新,沒有對市場的敏銳的判斷能力,沒有團隊的領導力,是做不了企業和企業家的,至少是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但無論你有多么周全的準備,面對市場和環境的不確定性,終有疏忽的時候。
事實上,企業家幾乎每一天都面臨不確定性,面臨著市場風險:開辦新企業,進入新領域,各種外在、內部的關系等,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因此,企業家必須要有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敢于承擔失誤或失敗的責任。沒有這一點,你也許是個好的管理者,但不適合做企業家,或者做不了企業家。就企業失誤的概率而言,企業家就是風險的化身。
企業家對風險和責任的承受與擔當能力,與一個人的勇氣有關,但更與信心有關。越是處于危機的時候,越要有信心。作為企業的核心和靈魂,企業家的信心不僅是企業自身克服困難、戰勝危機的法寶,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有利于增強全社會的信心效應。如果一個企業喪失了信心,企業的行為會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傳導為一種共同的行為,形成風險的共振,從而對整個社會的信心和經濟行為造成傷害。但是,信心并非無中生有,企業家的信心源自對形勢的冷靜觀察和判斷,以及對自身的理性認知。
嚴于律己,寬厚待人;勝不驕,敗不餒;平常心態,處變不驚;感恩惜緣,回報社會;”都是成功企業家所特有的表現. 特別是白手起家的企業,正是由于他們堅韌卓絕的毅力,才從他們的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苦到甜,發展壯大起來,同時他們自身也肩擔著心里上和身體的壓力,這也是他們之所以比平常人的不同之處. 這就是我們海達集團的董事長徐友才先生所特有的光輝旅程的一部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