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光明日報、中國環境、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組團來科瑪公司采訪環保工作落實情況,無錫市環保局、江陰市環保局、華士鎮副書記、鎮長張忠、殷忠祥等相關領導陪同前來,無錫、江陰等地媒體也隨同前來。科瑪副總尹瑞法、辦公室主任胡慧琴熱情接待了記者團及相關領導,一行在參觀了現場后,回到會議室聽取報告。
由光明日報、中國環境、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組團來科瑪公司采訪時,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合影留念
科瑪公司污水處理中心自投入使用來,以其科技的先進性,資金投入的極大性,博得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無錫市環保局曾帶領各鄉鎮環保所負責人來科瑪考察;江陰市委書記朱明陽專程來科瑪調研水治理和回收利用工作情況;周邊企業來科瑪參觀等等活動,標志著海達企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先進性,使發展與保護相得益彰,也彰顯出了海達企業的環保理念: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更顯現了海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是海達企業文化的使然,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打造百年老廠、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具體措施。
由光明日報、中國環境、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組團來科瑪公司采訪環保工作
“負責任的企業家和不斷壯大的企業,都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賺取所謂的效益,這樣才能長久,才會做大做強,才會有競爭力,也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海達董事長徐友才多次表示,海達的企業就是要與眾不同,就是要把環境治理納入發展規劃,形成體制,因為海達要持續發展,要成為百年老店,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型企業。污染了,錢也賺了,關閉了,再開廠,這樣是不行的。海達產品要在行業內有充分的話語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海達總公司專門成立了以總辦主任趙煥乾掛帥的環保指揮部,具體落實相關環保政策要求,各分公司廠長為環保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求排放物必須要達標排放,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回收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海達麾下公司在08年江陰市環境評定活動中被評為1個綠色企業、1個藍色企業、一個黃色企業,之后,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總公司加大對環保的有效投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09年江陰市企業環境評定被評為2個綠色企業、1個藍色企業。
科瑪公司已經建成使用的投資超2500萬元的大型水處理中心,每天回收再利用循環水約1810噸左右,僅此一項每月就可以節約水費近十幾萬元,還節省一筆外處理費,這都是有形價值,而其社會影響及企業形象則是無法估算的。人革公司搬遷新廠后,其環保設施更完善、更科學,車間采取設備操作全封閉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煙堿、廢油廢水都有相應的回收裝置回收處理,然后利用或排放。這也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及環保部門的一致認可與肯定。東華公司斥資約2500萬元,正在施工修建污水處理中心,原先的污水處理系統已與快速提高的規劃產能不匹配,設備也亟需更新,屆時也將引進循環利用設備及技術。
海達發展的腳步越邁越大,環保工作緊緊跟進,在海達不但有金山銀山,更有綠水青山。